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薄笆奈濉币巹澗V要明確提出,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就業是民生之重,也是每年兩會的熱點話題。聚焦就業工作,記者采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
問:當前就業領域出現哪些新變化、新趨勢?
莫榮:近年來,隨著我國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新技術、新模式大量涌現,新就業形態等靈活就業形式正成為穩就業的重要渠道,這是有別于標準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的平臺化組織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新形態。這些新就業形態依托互聯網平臺,為求職者提供了相對較低的就業門檻,特別是時間、空間上靈活,使得勞動者就業更加靈活自主。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在創造靈活就業、催生新職業和賦能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數字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一方面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也帶來不少新的挑戰。首先,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比重日益擴大,如何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并保障勞動者權益遇到新挑戰;其次,受多種因素制約,一部分勞動者轉崗轉業和實現更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難度加大;另外,許多靈活就業者并未受雇于某一固定組織,導致勞動關系認定困難,勞動爭議處理難度加大;最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動信息化向縱深發展,有可能造成產業生態重構,放大信息化的就業替代、就業創造、就業變革效應,進而使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帶來挑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走上首場“委員通道”,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問:在您看來,如何補齊新就業形態發展短板?
莫榮:首先,把促進數字經濟就業納入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并納入就業優先政策的貫徹之中。構建和完善對行業企業平臺主體進行管理服務的體系、制度和機制,鼓勵引導不同行業的市場主體逐步建立完善治理機制和行為規范。
其次,研究制定符合當前新就業形態特征的非標準勞動關系體系,建立多元化勞動標準制度,支持勞動者通過新就業形態實現多元化就業。健全適應新就業形態特點的社會保障政策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鼓勵平臺企業和勞動者合理分擔社會保險繳費義務,有效支持和促進新就業形態發展。同時,應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保障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基本權益。
另外,大力開展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彌補勞動力市場技能缺口,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化技能培訓,為勞動者轉崗就業和通過新就業形態實現就業提供幫助,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強就業服務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為勞動者提供精準的就業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右一)走上首場“委員通道”,接受媒體記者采訪。
問:新形勢下,就業工作還有哪些著力點需要重點關注?
莫榮: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就是保民生。實現穩就業保就業的目標意義重大,需各方加力。
一是要強化就業優先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經濟發展的就業導向,保持經濟拉動就業能力,實現經濟轉型與就業轉型同步、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就業同步;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業優勢,提高勞動力資源開發和配置效率,實現人口紅利到人力資本新優勢的轉變,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二是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和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立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的就業影響和效應評估機制,并實施區域性就業政策,針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出臺更加有力、更有針對性的就業促進政策。同時,推進基本服務均等化,尤其是加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加強欠發達地區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和勞務品牌建設,促進脫貧人口和困難群眾穩定就業。
三是大力開展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開展未來就業崗位和職業變化分析預測,加強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加強欠發達地區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低收入勞動者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完善職業發展通道,形成縱向有階梯、橫向可貫通的人才發展路徑。
四是完善就業失業統計監測調查體系,加強就業監測預警。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著力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特別是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切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加強就業形勢研判,制定失業保險與再就業政策措施相結合的專項預案,防范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
后一篇: 五項措施全力穩就業促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