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本身就是一個創舉,搞好‘一帶一路’建設也要向創新要動力?!?/span>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創新”始終是各方聚焦的高頻詞匯。中國與共建國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不斷優化創新環境,加速集聚創新資源,共同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為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注入強勁動力。
在日前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中,創新領域取得的相關進展令人振奮——
共建國家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與8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2013年以來,中國支持逾萬名共建國家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計培訓共建國家技術和管理人員1.6萬余人次;累計幫助50多個非洲國家建成20多個農業技術示范中心,在農業、新能源、衛生健康等領域啟動建設50余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數字絲綢之路”建設亮點紛呈。從推動區域性數字政策協調,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數字發展環境,到積極推進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數字交通走廊……各方促進科技同產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推動形成區域協同創新格局,不斷縮小數字鴻溝。
實踐充分證明,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不僅為共建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注入新動能,也給各國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一帶一路’是不折不扣的技術轉讓途徑,除了為肯尼亞創造數以千計的就業崗位外,還為當地帶來大量鐵路技術專業知識,培養了一批工程師和司機。”肯尼亞《民族日報》網站發文如是說。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共建“一帶一路”形成歷史性交匯,共建國家開展科技創新合作既有機遇,也有挑戰。再過幾天,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要召開。從新的起點出發,只要各方攜手并肩、堅定前行,就一定能激發創新潛能,推動美好愿景不斷變為現實。
后一篇: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